株洲信息港11月20日訊 今天上午,我市組織召開“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”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——全市城市建設與管理工作成就新聞發布會,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改革開放40年來的全市城市建設與管理工作發展歷程及總體成就情況。
(全市城市建設工作成就新聞發布會)
改革開放40年來,在株洲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,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堅持“以人為本,統籌發展”原則,不斷地深化改革,推進城鄉建設、產業轉型升級,保障行業質量安全,促進綠色節能發展;推動公共事業發展,不斷地改善城鄉面貌,推動城鄉統籌和新型城鎮化進程,實現了城市質的飛躍。
基礎設施建設:實施“三創五改”“四創四化”“一環十一射”措施,不斷完善城市路網格局
株洲交通路網更加完善
不斷地加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力度。自1988年,湘江大橋建成通車后,我市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,不斷增強投入建設力度,先后實施了“三創五改”“四創四化”等措施,大力建設河西路網,天臺路、長江路、珠江路等一大批路網工程先后建成通車。近五年,我市實施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超過1000個,新建及改建道路里程達215公里,打通了一批城市里的“斷頭路”,并且完善了交通設施,讓交通路網更加便捷。
“一環十一射”快速便捷的對外交通格局基本要形成。東環北路、湘江大道、武廣大道等一批快速通道,以及長株潭城際鐵路、洞株路、銅板路、S330武廣高鐵株洲站至滬昆高鐵韶山站連接線等項目的建成通車,拓展了市區與長沙、湘潭的對外聯系通道,促進了長株潭一體化進程。
城區道路系統不斷地被完善。至2017年底,一共建成重要橋梁107座,其中特大及大型橋梁30座,此外,建成立交橋20座;建成城區面積約146平方公里,城市道路里程約1653公里,道路面積21平方公里,道路面積率16.5%,人均道路面積21平方米,建城區路網密度12%。
此外,我市開全省首例,建成“數字城建檔案館”,在2016年地下管線普查工作得到住建部等五部委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認可。
轉型升級:全面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,鞏固支柱地位
株洲交通路網更加完善
不斷地加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力度。自1988年,湘江大橋建成通車后,我市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,不斷增強投入建設力度,先后實施了“三創五改”“四創四化”等措施,大力建設河西路網,天臺路、長江路、珠江路等一大批路網工程先后建成通車。近五年,我市實施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超過1000個,新建及改建道路里程達215公里,打通了一批城市里的“斷頭路”,并且完善了交通設施,讓交通路網更加便捷。
“一環十一射”快速便捷的對外交通格局基本要形成。東環北路、湘江大道、武廣大道等一批快速通道,以及長株潭城際鐵路、洞株路、銅板路、S330武廣高鐵株洲站至滬昆高鐵韶山站連接線等項目的建成通車,拓展了市區與長沙、湘潭的對外聯系通道,促進了長株潭一體化進程。
城區道路系統不斷地被完善。至2017年底,一共建成重要橋梁107座,其中特大及大型橋梁30座,此外,建成立交橋20座;建成城區面積約146平方公里,城市道路里程約1653公里,道路面積21平方公里,道路面積率16.5%,人均道路面積21平方米,建城區路網密度12%。
此外,我市開全省首例,建成“數字城建檔案館”,在2016年地下管線普查工作得到住建部等五部委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認可。
轉型升級:全面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,鞏固支柱地位
特色小鎮皇圖嶺。
在2014年,株洲市獲批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,并被納入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后,逐漸形成了“一核一圈一廊”城鎮體系空間結構,人口城鎮化率、市區建成區以及城鎮建成區面積都得到了提升。
2017年,株洲市出臺了《株洲市特色城鎮建設實施方案》和《關于支持特色城鎮建設的意見》政策,培育出攸縣皇圖嶺鎮獲批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、“省級美麗鄉鎮”的醴陵白兔潭鎮等具有鮮明特征的特色小鎮。
完善鄉鎮規劃建設管理,規范了農村建房
2017年3月,株洲出臺了首部實體法《農村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條例》,成為了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的重要抓手,健全了機構設置,完善了鄉鎮規劃建設管理,規范了農村建房,并培養與指導工匠,推廣圖冊。
截至目前,全市已發放《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》1725本,個人建房用地批準書1282本,此外,各縣市累計打擊違章建筑1374起,其中未批先建180起。